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师德赋能”|第二季活动圆满收官啦!
发布者:教师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3-06-30
      访问次数:65


2023年6月28日下午,贵州大学“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名师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活动(第二季)在西校区德正楼221智慧教室完美收官。作为第二季的收官之作,本场活动将金师论坛和专家教学问诊进行创新式整合,将青教赛教练和选手汇聚一堂,双向视角解读青教赛的贵大秘笈。

活动伊始,党委教师工作部陈莉琼部长作收官致辞。陈莉琼部长说,今年第二季活动共开展8次主题讲座,两季线上线下参与共计21700余人次,成功搭建了师德赋能平台,展开了立德树人的深度交流,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倍受教师们喜爱和信赖的师德建设品牌。陈莉琼部长强调,“师德赋能”活动肩负了“师德师风建设”和“名师赋能成长”两个重要职责,旨在通过强化师德高位引领,讲好贵大师德故事;强化师德正向引导,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强化师德底线教育,确保师德建设效能。希望在系列活动的正向引领下,营造积极的教学文化氛围,带领更多的老师热爱教学、专研教学,强力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金师论坛邀请经济学院副院长许鹿教授带来《魔法教师的惊鸿瞬间——青年教师在教与赛中的成长》主题讲座。作为学校教学竞赛训练营教练,许鹿教授在221这间魔法教室见证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收获。她用每一个惊鸿瞬间如同线索般串起小青椒们的摸石过河之路,这也是一场来自教练和选手双向奔赴的灵魂之约。

许鹿教授表示,热爱成就事业,一位好老师必须要有对教学的信仰和坚守,真正的去付出、去实践:第一,教学是门设计学。教师要把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技巧到审美要有形成性的改变,要把握好教学对象教学重点进行突围,口传心授的教学过程也要精雕细琢。第二,教学是第一学术责任。科研是教学的底层逻辑,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如何让输出观点的过程成为具有说服力的学术论证,这必须依赖于学术的沉淀和教师对于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青年教师要走在教学前沿,把本学科的知识和国家重大决议中的战略需求联系起来,在课程中启发学生同时也能精进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三,专业教师还要注重提升领导力。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本职工作,做到对平凡人生的热诚与对平凡责任的承诺。

教学问诊以《如果教学成长有捷径——小青椒的摸石过河之路》为题展开,三位青年教师以亲身经历青教赛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他们在教与赛相互促进中的成长与收获。

第六届全国青教赛工科组二等奖获得者、电气工程学院杨健晟副教授认为,教学成长的捷径源于比赛的艰苦磨练,来自于训练营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高强度的尝试和有效反馈下,教学成长快马加鞭。三年的备赛之路以及专家教练们的指导意见,让他在持续的训练中掌握知识、打磨精进,从院赛校赛省赛再到国赛,近20万字的教学设计、500多页的PPT和数不清的演练后,无论是对课程的理解、教学内容的把控还是教学环节的组织上,都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以及教学的重生与涅槃。

2022年贵州省青教赛文科组二等奖获得者、音乐学院李小溪副教授以《北风吹》《小河淌水》等经典曲目,演示了如何根据不同曲目、不同情境进行课堂引入。音乐教育的成果导向,不仅仅体现在教会学生专业的唱歌弹琴,更重要的是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融入价值塑造,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从而提升人的境界。在经历了比赛的蜕变后,把平时的课堂当成了比赛的舞台,最后做到把最终的舞台变成了课堂。

2022年贵州省青教赛医科组二等奖获得者、医学院王呈呈副教授表示,教学是值得教师不断努力倾注心血的美好事业。自己从一名“教学小白”,到学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都得益于青教赛的训练。教学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是新手教师走向大学讲台的必经之路,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是给予青年教师的巨大福利,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与平台。在备赛经历中“教与学”的转换更有利于自己与学生共情和交流,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正向引领他们的成长。

收官之作特别邀请到三位助演嘉宾联袂打造大学教师美育创新环节。经济学院梅雅洁老师在活动开场以爵士风格的《River City Blues》和《Incognito》钢琴演奏,融合其个人的优美画作,展示了一名金融学&钢琴教育学双硕士的专业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

音乐学院萨克斯管专业田渝睿老师和钢琴专业王颜昊老师为收官活动奉上彩蛋。王颜昊老师深情演绎李斯特作品《钟》,指尖在琴键上穿梭,旋律在指尖上流淌,清脆悦耳,短促有力,犹如小钟鸣响,斗志昂扬,激励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成长。

萨克斯和钢琴的合奏《Four Pictures from the New York》情绪饱满,优美流畅,余音绕梁,两种乐器的激情碰撞传递了音乐的美好与力量,让心灵得到滋养。完美的艺术展现为第二季收官划下圆满的句号,让人不禁感动于在本季活动中潜心学习、舒心交流、收获成长、享受艺术的过程,也感动于来自“教师之家”的每一场礼物!

最后,祝愿每一位老师工作如春风般得意,生活如琴瑟般优美动听!第三季,再见!



祝贺“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第二季圆满收官!相信在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与“醍醐灌顶”。艺术的熏陶、审美的提升、师德师风的铸造、教学能力的增长,环环相扣,让我们体验了视觉、听觉与思想的盛宴。学校对于教师培养以及教学发展的重视,对于我们是莫大的幸运!感谢学校、感谢教师工作处,祝愿系列活动越办越好,成就教师心中的崇高理想!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吴丰呈


聆听每一位老师的心路历程、感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沉浸在一种家的氛围中,深感“魔法教室”的魔法不仅仅是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一种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这让我们深知艺术的表达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一种具有情感、思想和意义的表达形式,进而引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场在“魔法教室”的灵魂之约,让我们作为音乐学院的老师对传统的教学进行了深度反思,这也是对教学逻辑的重构和方式方法的重建!希望还能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方式传递更多的美好与力量,滋养心灵的成长!

 ——音乐学院 田渝睿 王颜昊


第二季活动圆满收官,回想这学期我参加的四次活动,历历在目,意犹未尽。系列活动让我对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上好一门课不仅凭满腔热情,还需要技巧和方法。我会将培训收获的经验和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最后,真诚的感谢教师工作处为我们青年教师搭建的成长平台,希望“魔法教室”散发的教学“魔力”弥漫整个校园。

 ——美术学院 张勇


拥有热爱的事业并为之深耕的人是闪闪“发光”的!无论是在许鹿老师内容丰富的“串讲”中,在三位老师生动、鲜活的参赛历程分享中,还是在活动组织者教师工作处老师们的身上,我都看到了他们的目光坚定,神采奕奕。这场教练和选手的双向奔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青椒们得到前辈指引、与同侪切磋共同成长,不断精进教学技能、打磨课堂效果的成长喜悦感。正如许鹿老师所说,教学是“对平淡人生的热诚与对平凡责任的承诺”。教师的德与行,就是在对教育事业平凡的坚守、热爱和承诺中得以展现,并持续影响、触动和照亮着身边的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极


 “师德赋能”第二季的大学教师美育创新养成系列,着实耳目一新!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不是博人眼球的工具,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道法术器势”。艺术的展现形式也需要有效的设计,希望下一季的美育创新养成系列能融入跨学科的元素,挖掘艺术的底层逻辑,更好地启迪人的心灵!

 ——继续教育学院 谭捷


作为一名年轻的青椒,在教学、科研与个人成长方面都有许多疑惑。魔法教室是传承与创新的大讲堂,前辈们经验丰富,不吝赐教;同辈们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在这间教室里,赤子之心同频共振,困难疑惑迎刃而解。“师德赋能”第二季在传承与创新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感谢教师工作处的精心组织,愿未来有更多这样的精品活动。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徐丹


有幸参加“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系列活动,听完优秀青教们的分享,第一次体会到“少年之力可震四方,热爱可抵漫长岁月”这句话。冬去秋来,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不免变得格式化。这次分享像一剂强心针,也像一面镜子,让我心甘情愿地去照这面镜子,并敢于直视镜中的模样,获得认识 “自我”的机会!

 ——贵州中医药大学 李莎


作为一名参加过青教赛和创教赛的“小青椒”,深知备赛过程中对体力、脑力和心态的三大挑战,在教与赛中的成长也显而易见。心怀热爱,以赛促教,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来提升教学能力。在师德赋能系列活动中埋下了小小种子,祝愿“小青椒”们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玫瑰花园。

 ——贵州理工学院 王致嫣




编辑:吉飞扬

责编:梁方毅

编审:陈莉琼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36702  Email:to@gzu.edu.cn
备案序号: 黔ICP备05000607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102002163号
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