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校全英文授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工作,2020年12月14日至18日,贵州大学第二期全英文授课教师发展项目(EMI)第一阶段课程在西校区德正楼221智慧教室成功举办。为期一周的课程培训,来自各学院的24名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收获良多,一起来分享上课的精彩画面以及学员们的培训体会吧!
公共管理学院杨柳:本次培训十分受益,从非常迷茫到逐渐清晰,学习过程中促使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更让我学习到如何把自己学习到的各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整个过程有紧张、有交流,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次讨论、每次合作都是与老师、同伴学习的机会。 我希望学校以后能更多的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也愿意参与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蒋怡蕾:为期一周的EMI培训我的收获与感受:一是深入了解EMI是用英语教授专业内容,英语是教学活动的工具,重点仍然是进行专业内容的教学;二是对教学技巧的更深入学习,作为一个新老师,此前的日常教学中对教学技巧并没有体系思考和应用,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学习应用这些教学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电气工程学院曹敏:培训师节奏掌握特别好,整个课堂感觉很轻松,游戏环节气氛也很好,学到很多的东西,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慢慢消化和深入理解。非常感谢Frazer老师,以及各位小组成员。建议不同学科老师多交流,有助于迸发更多的创新思想。
美术学院张小千:fraze老师五天的教学,给我们从教学设计到实施再到最后到反馈,都给予了很具体和多方面的案例和方法,这不仅是双语教学的培训,更是自查平时上课和未来上好一门课的方法。此外,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不同专业的老师共同学习,相互借鉴学习,以小组的方法学习,交流碰撞收益良多。
电气工程学院唐晓玲:特别感谢培训师Fraser前期精心的准备、一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辛苦的讲授。课程中的收获太多,语言上的,教学方法上的,思维方式上的,不仅来自培训师,还来自于一同培训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经历的小伙伴。接下来做好第二阶段Mini Lecture视频录制选定主题、目标、活动、反馈形式等教学安排,并对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短板不断的修正和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语言技能,在双语课程中推进第二语言授课的比重,再逐步尝试全英文的教学。
管理学院樊秋:我带着比较具体的目标参加培训,比如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界定教学中英语的边界,相关技巧等。但全程参与后感触颇多,此次培训更是高效率的去学习系统的、先进的、可行的方法技巧。这次培训后,自己的教师角色努力方向更加明确,教改的意愿更加强烈,自我提升的信心更加坚定。
数学与统计学院程贞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慢慢尝试,无论是否进行双语教学,我都会尝试这样的教学法,并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管理学院汤美润:本着兴趣和爱好,参加了EMI培训课程,领会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收获较多。一是EMI与传统教学的差别,更强调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主,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察学生学习投入度,真正考虑学生学习效率。二是后期如何真正有效的借鉴EMI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多的Practice,领悟和进一步的提升。
烟草学院于晓飞:此次学习感触颇深:一是内心从没有底气到现在有了想要跃跃欲试的心态;二是在授课方式上,应吸收更多的游戏设计、团队合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动力;三是课程框架的设计、预习、过程、结束,这几个不同阶段中,分别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帮助双语课程的顺利进行。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利:培训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特别是更加注重实践,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如何上好一堂英文课。很多方法形象生动,能够调动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应用到英语课堂,也可以应用到中文课堂。本次培训受益匪浅!
美术学院秦竩:培训师Fraser从细节上给了我们双语教学的很多建议,怎样让课程有趣,吸引注意和保证教学成果……一点一点的积累有助于把双语课程教好。建议课程结束之后应该定期组织同期的老师们交流教学经验,会有更多促进。
机械工程学院张泽:本次EMI课程集中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明白要教好一门课,课堂的把握和互动非常重要。做好课堂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在注重知识输出的同时,要足够的关注学生,通过讨论、分组、头脑风暴、问题引导、结果展示等等,来获取学生的反馈,进而优化课程讲授获取积极的教学效果。Fraser老师的耐心教授,很多技巧在课程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被理解和认同。展开全英文教学,是贵大学生提高其国际视野、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这5天不同学院、学科老师的合作与共同学习的亲密氛围,让我对整个培训记忆深刻。
外国语学院杨静:本次EMI培训对教师英文授课实操技巧、方法等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培训师将内容和实践相结合,能让培训学员在学习方法的同时,实际体验到所学方法在不同课堂的使用效果,对于今后的应用非常有用。课堂分组的方式让不同专业的老师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好的沟通交流,有益于今后的跨学科合作。
外国语学院李静竞:为期五天的时间愉快又充实。详细有效的指导,有趣且目的直接的课堂活动,队友间热烈的思维碰撞,导师及时中肯的评价都让这次EMI培训意义非凡。参加培训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学无止境。无论在什么教学岗位,无论是什么教学专业,不论从教时间是长是短,都应该保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谦虚的态度。教学相长,学科融合,应该是21世纪双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的标准要求之一。非常幸运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充满idea和energy的队友!
管理学院徐建萍:通过5天的学习,我们围绕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学习并实践了多种有益于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通过团队方式的学习,体会到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汪伦杰:第一次接受全英文教育,老师幽默的授课风格,充分的准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授课理念和方法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让学生觉得有趣且能学到知识。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万婧:为期五天的培训既忙碌又兴奋,带着收获满满的喜悦心情,有以下体会:首先,能够感受到贵州大学教师工作处的领导和老师们筹划此次培训的用心良苦和悉心准备,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丰富上,还体现在对老师和学员的人文关怀上;其次,课程的安排生动有趣,既纠正了我们在过往教学中的一些误解或错误,又启发了我们对于科学的创新教学理念、思维和技巧的深度思考,开启了我们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最后,各个学院的老师汇聚一堂,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彼此萌生了友谊的种子,为今后的学科交叉合作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曾祥勇: 培训中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怎样让学生做好反馈,注重开放性思考,如何做好课堂设计等学到了非常多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了更多思考,也非常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花更多时间去设计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一教授方式,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兴趣,真正寓教于乐。
公共管理学院杨达:本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很“接地气”,很多技巧并非必须运用双语教学时才可使用,相关技巧均可运用于本科生课程中并可助力教学改革。教师工作处——“教师们温馨的家”,不光是嘴上的夸夸其谈,而是老师们正气坚守中的点滴积累,为真正愿意与全校所有老师共同成长、愿意落地做实事、愿意履行职能部门正能量、愿意引领职责的很多我还不知道名字但却拥有宽广心胸、好人品强能力的老师们点赞。
外国语学院张琳:以前只关注到EMI项目的优点,比如跟国际接轨、培养国际性优秀人才、增强竞争力。这次培训深入浅出的培训内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我感触颇深。培训中跨学科的合作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非常有趣和有意义。感谢学校提供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所学的东西一一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贺勰:本次培训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专业且系统,教会我们如何让学生的兴奋度保鲜、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个水平、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提高自我,这些问题对教学设计以及沟通技巧都提出很大的挑战。明白了做一堂有趣的课、做一个有趣的老师需要台下的千锤百炼,掌握好的节奏、积极及时的反馈与互动、设计合理有趣的活动环节。
图/文:许勃潮、贺勰
核稿:梁方毅
审稿:陈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