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教师发展科
金师讲坛|有组织科研与青年学者的自我成长
发布者:教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4
      访问次数:10

2024年7月2日下午,贵州大学“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名师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活动(第三季)收官之作金师讲坛在西校区德正楼221智慧教室举行。贵州大学人事处处长、哲学学院院长陈艳波教授作《有组织科研与青年学者的自我成长》主题讲座。

陈艳波以教学、科研、行政的多元视角,分享了其自身成长经历,并真诚地给予青年教师关于自身发展的建议。青年学者做科研工作应当“顶天立地”——“顶天”指的是理论高度,“立地”指的是实践。若“只顶天而不立地”,则理论没有实现实践价值;若“只立地而不顶天”,则实践缺乏理论支撑的深度。从工科到文科,陈艳波讲述了自己如何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术道路,为青年教师开拓了研究思路。

作为新时代的文科学者,应如何进行有组织科研?陈艳波根据自身经历,将其总结为“识大势”“明自我”两大点“识大势”,就是要主动回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统文科科研范式的时代化发展,文科学者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打破传统学科建制思维的局限,找到对接市场的通道,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新时代需要“问题聚焦”“团队协作”“多维立体”的有组织科研。“明自我”,就是要探寻、融入、打造适合自己的“学术共同体”。即不能故步自封,要学会走出去,结合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打造多维度、多赛道的发展模式。青年教师需立足于时代背景,并积极回应,才能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基于有组织科研的理念,陈艳波向大家展示了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推进文科有组织科研的实践经验,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点,建立学术共同体,针对教师自身动力不足或能力不足等问题,有的放矢,助力青年学者融入“学术圈”。对于身处高压、内卷、竞争激烈的学术生存环境中的青年教师,陈艳波建议大家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一些能使自己得以放松的兴趣和爱好,以精神生活缓解现实压力。

    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就文化自信、时间管理以及学术成长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陈艳波以其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为在场青年教师带来了宝贵的建议和深刻的启迪。

美育环节

    本期大学教师美育创新养成环节为毕加索画作欣赏,到场教师共同欣赏了毕加索的部分代表作,诸如《梦》《格尔尼卡》等。

本期活动还特邀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师游佳、萨克斯管专业教师田渝睿为大家带来收官“小礼物”:一首深情款款的《浅蓝色的记忆》和一曲激昂澎湃的《主题与幻想》。在钢琴与萨克斯美妙融合的感染下,在场教师感受到音符跳跃的韵律,品味旋律交织的情感,体验一次灵魂的触动和精神的滋养,心灵在音乐的洗礼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心得体会

听完陈艳波院长推心置腹地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我感到收获满满,深受鼓舞。有几点感悟:一是在保持自己主要学术旨向的同时,应与时俱进,有限度地延伸学术生长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术研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与现实导向;二是做学术不应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而是应该尽力打造学术共同体,抱团取暖,互相支撑,共同进步;三是将勤奋作为一名学者的基本品质,陈艳波院长以自身勤学好思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一种生动的道德示范,只要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长期沉淀积累,终能有所作为。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朱兵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短短两个小时,陈艳波教授用自己躬耕哲学发展的探索之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勤奋刻苦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积极寻找发展契机,提供政府建设需要的路径支撑、拓展市场发展需要的实用研究,以智库建设、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讲座等诸多方式让理论研究顶天立地,助力时代发展,让理论研究被认可被需要,实现小突破大意义。每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年轻学者仰望星空的同时,为解决时代之问贡献智慧,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应有之义。陈教授用自己的探索历程让我们看到了星空与大地的相得益彰,坚定青年教师学术研究的信念、提振科研团队建设的的信心、筑牢传统文科理论研究的信仰,两小时的醍醐灌顶、回味深远!感谢陈教授如沐春风的提点,感谢教师工作处用心良苦的组织,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星”途坦荡!

——贵州人民武装学院 李雯静

 

 

能够有机会到贵州大学参加陈艳波教授《有组织科研与青年学者的自我成长》主题讲座,我们倍感荣幸。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通过现场学习与交流,感悟颇深:首先,青年教师科研选题应紧扣党和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其次是重视团队建设,不管是科研项目还是课程建设,需要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围绕共同项目目标,构建多元视角,共享团队知识,共克难题。最后,忠于科研,需要诗意生活的点缀。求知之路,漫漫无边,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需要有趣的灵魂来丰富工作与生活。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安永娜、李静

 

文字:莫才红、贺 勰

图片:张 倩

编辑:张 倩

责编:唐 颖、皮业炜

审校:杨文超

编审:陈莉琼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36702  Email:to@gzu.edu.cn
备案序号: 黔ICP备05000607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102002163号
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