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教师发展科
专家教学问诊|旋律背后:解读音乐风格之美
发布者:教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30
      访问次数:11

2024年5月29日下午,贵州大学“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名师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活动(第三季)之专家教学问诊在音乐学院韵正楼106阶梯教室举行。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韩宜芳老师进行了《大学教师美育创新养成——解密音乐风格化审美》主题分享,音乐学院院长穆维平出席,活动由音乐学院教师胡鑫玥主持。

韩宜芳以音乐教化功能作为讲座切入点,列举了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教化作用,为课堂美育提供了新视角。例如:歌曲《灯火里的中国》表达了鲜明的家国情怀,交响乐《红旗颂》展现了对祖国的歌颂。

   韩宜芳以“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为指导理念,用“四把钥匙”穿针引线,解密了不同音乐风格。她巧妙地运用自制音乐理论动画、AI小课堂、现场演绎及现场互动等方式,将旋律曲调、和声织体、乐器配器、节奏节拍这四把解密音乐风格的钥匙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让参与教师领略了音乐的魅力。在讲解第三把钥匙“乐器配器”时,韩宜芳特别引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主题音乐,将原汁原味的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版本与别具一格的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版本进行对比,直观地展现了中西乐器的不同音色与性能,以及作曲家精密的配器思维。

韩宜芳和胡鑫玥在互动环节用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与在场教师共同体验了不同速度、节奏、节拍的身体律动。教师们从律动中感受到音乐风格的变化,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在互动交流环节,韩宜芳与现场教师就培养音乐人才、旋律曲调的内外饰变化、中西乐器不同风格的由来、音乐创作自由与科研范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活动结束后,韩宜芳还将自己的编写的《中国儿童钢琴名曲集》赠予了参与互动的各位老师。

美育环节

本期大学教师美育创新养成环节为梵高画作欣赏,到场教师欣赏了梵高的10幅作品,诸如《星空夜》《麦田里的农舍》《拉萨路的复活》等。

心得体会

教以潜心,研以至真。韩老师基于课堂实际,面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听众群体,着眼于音乐风格基本构成要素,巧妙运用听众同构联觉的心理活动,将专业概念及理论以生动形象且浅显易懂的方式予以表述。一方面,通过引导听众参与节奏型练习与体态律动等教学手段,有效打破非音乐专业听众欣赏音乐的心理壁垒,激发听众音乐欣赏兴趣与审美能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与民族音乐作品在和声、配器、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听众对不同类型音乐风格有更为确切的把握,不仅满足听众对音乐审美的认知诉求,同时提升听众的审美迁移能力与想象力,使听众进一步获得专业视阈下的审美体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韩宜芳老师从历史进程角度讲解音乐风格演变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各时期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结合现场演奏的教学方式,将中世纪时期格里高利圣咏、早期复调音乐及音乐形态特征,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直到20世纪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无调性音乐的千年西方音乐史,在短时间内得以“简易”而深刻的呈现,其教学功底与设计巧思令人钦佩。

——音乐学院 王青

 

韩老师系统解析了不同音乐流派的风格特征,并从旋律、和声、乐器运用和节奏节拍等多个维度,传授了各种风格音乐的赏析技巧。身为大学教师,提高审美素养是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拓展教师的视野、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能让教师在工作之余获得精神层面的熏陶。通过本次培训,不仅增进了我对音乐的认知,更受到了审美熏陶,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审美教育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国际教育学院 钟晓路

 

美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价值远不止于审美修养的培育,更在于通过艺术与美的熏陶,促进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复杂的乐理知识讲解中,韩老师巧妙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美育教学,运用具体事例配合理论交叉讲解,使理论可视化,通俗易懂,在课堂建设和互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分享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为我以后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美育价值和功能,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提供了启示和指引。

——马克思主义学院 薛舒文


文字:韩宜芳、杨 竞、贺 勰

图片:张 倩

编辑:张 倩

责编:唐 颖、皮业炜

审校:杨文超

编审:陈莉琼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36702  Email:to@gzu.edu.cn
备案序号: 黔ICP备05000607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102002163号
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