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金师论坛∣秦永彬教授带你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style
发布者:教师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3-05-13
      访问次数:481

2023年5月10号下午,贵州大学“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名师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活动第二季之首场金师论坛在西校区德正楼221火热开讲。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大学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秦永彬教授作为论坛嘉宾,与青年教师进行了题为《回归本质,让个人发展融入职业需要》的主题分享。


秦永彬教授围绕“三维度 两视角”,引导青年教师要回归初心使命,做有价值的科研,做有价值的人才培养,将个人发展融入职业需要,才能实现一名教师个人发展与追求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他将“三维度”即立德树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着力点,引导青年教师要将大学教师的本职教学工作做到掷地有声,实现从上好第一堂课到上好每一堂课的不懈追求。

秦永彬教授强调,高校教师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即做有组织(找准科技前沿)、做服务社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科研,从而实现科研的真正价值。将“两视角”作为切入点,引导青年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即既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宏观思考,具备大局意识。

论坛现场,秦永彬教授与青年教师分享了他刚工作时作为班主任的经历,希望老师们能够深入洞察学生特点,将心比心,结合学情,了解学生需求,才能做好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真正做到“三全”育人,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同时,鼓励老师们要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style,让自己的课堂更具魅力,让自己的特色更加鲜明,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这也就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在互动环节,秦永彬教授还和青年老师就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协作、服务地方经济需求、大数据应用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听了秦院的分享,让我受益良多,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做到思政育人。同时,我们还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而树立自己的教学style。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顶天”“立地”,要做有组织的科研、服务社会的科研。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也要找准专业和学校的定位,贵州大学姓贵州,要立足区域特色,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此外,团队建设和学科交叉也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和方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高质量的成果。在个人发展方面,年轻教师会对职称评审政策感到困惑,在这个过程中,秦院建议年轻老师要把个人发展融入职业需要,明确个人定位和方向,既注重眼前,也要注重长远。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矛盾,但我们要克服和坚持,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机械工程学院 周鹏


今天聆听了秦永彬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对于如何平衡教学、科研与生活等方面有不少疑惑。秦教授以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究竟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秦教授的讲座,一言以蔽之,可以说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秦教授将高明深刻的教育思想用朴实通俗的方式传达出来,这发人深省,引人共鸣。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也应当回归到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的任务上来。把个人发展融入到教师职业发展之中,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教师工作处为我们青年教师精心组织的培训活动,让我感到收获满满。希望自己能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态度来不断加强学习,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来完善自己,以切磋琢磨、精益求精的态度来提升教学能力,为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而不懈努力!

——公共管理学院 倪超


入职贵大刚刚一个月,恰逢第二季“师德赋能”系列活动,首场讲座就出乎意料地让我受益多多!秦永彬院长从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结合个人经历,向青年教师们传授了大学教师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思想让个人发展融入职业需要。今天这场报告对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既给出了战略上的教学科研指导思想,也传授了许多战术上的职业发展指导,使我未来的专业成长方向更加明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秦院长提到“没有什么事情比给学生上课更重要”,他从不因个人原因调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这一点为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所谓教学相长,立言立德,教师无论何时都应该以教学为第一要务,将科研所得融入课程,用心培养学生,反过来也才能促进自身专业的精进。另一方面,科研上依然要抱定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不局限于眼前的拿基金评职称,放眼远期的社会需求,慢慢做扎实做,一点一点积累,反而容易获得重大的突破。为人师表没有捷径可言,唯有不忘初心,身体力行,方是正途。

——矿业学院 王京慧


有幸作为青年教师参加了贵州大学“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系列活动,首场金师论坛嘉宾秦永彬教授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和充实有效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仿佛回到了在中科院学习时的课堂,尤其是秦教授谈到关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如何平衡短期及长期的规划,科研教学以及课堂和社会服务,最重要的是用发展的眼光和寻求这几组关系的平衡点。通过此次学习,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还有更重要的价值塑造。感恩系列活动,感谢教师工作处搭建的有效交流平台。

——医学院 朱厅厅




文字:唐   颖  吴长禹

图片:吴丰呈

编辑:吉飞扬

责编:梁方毅

编审:陈莉琼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36702  Email:to@gzu.edu.cn
备案序号: 黔ICP备05000607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102002163号
关注
微信公众号